在阅读中积聚力量
期刊社 吴楠
鲁迅先生有言:“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说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像荧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待炬火。”这是中国青年人的选择和担当,在世俗的沧桑中,我们应当抓住什么而不至于迷失;在腾飞的快速发展中,我们应当信仰什么而不至于丢失自我;当我们不断一遍又一遍叩问心门时,应当怀着怎样的初心。书籍与学问中自有它的解答,找到答案何尝不是一种乐趣。
不期而至的疫情,一度给人们的正常生活按下了“暂停键”,而在留白的这段时间里,阅读是很好地缓解焦虑、进行价值追问的方式,书籍则成为填补我们空缺心灵的重要源泉。
疫情期间,我拿起书本,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书中主要讲述关于习近平作为最高领导人围绕治国理政,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准确的回答了在当前世界的形势下,党和国家所要面领的一系列问题,还有如何更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更加客观地看待中国、更加理性地读懂中国梦。中国梦不是虚无缥缈的幻想,也不是口号式的雄心壮志,而是切实的社会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它从中国历史文化土壤中生长出来,也要融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我所理解的中国梦,就是让每一个积极进取的中国人,形成世世代代的信念,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达到自己的梦想。
新冠病毒疫情中,千千万万个平凡人奋起勇挑大梁,全力以赴,共克时艰,他们深信,有一分热,就要发一分光,正是许许多多温暖的瞬间,在寒冷中给我们带来光和热。疫情虽难,但人心很暖。
除夕夜春晚刚开始,结束了一年辛苦工作的工人们刚吃上一口热乎饭,本来是不愿继续工作的。但是一听说是要去建设医院,立马放下刚端起的碗筷,火速奔赴泥泞的工地现场。武汉雷神山医院的建筑工人,薪资未谈妥时就直接奔赴现场,“没谈,无所谓的,义务的也行,都是为了抗击疫情!”揣着一份薄薄的请战书,开车800公里的山西小伙,也来到了火神山工地建筑队。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父亲也曾在汶川地震前往支援,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防控指令一下达,医务工作者们一起奔赴前线。身为医生和护士,他们比我们普通人更明白疫情的严峻性。但是,哪怕知道感染概率较高,仍有大批白衣天使争相请愿,加入抗疫一线。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前期,由于防护物资有限,而防护服一旦脱下来就必须丢弃,为了节省防护服,医生护士们进隔离区之前不喝水,不吃饭,戴上尿不湿,就这样饿着、憋着,少则半天,多则十几个小时。一位武汉的男医生在接受采访时忍不住流泪,说到:“我们已经做了医护工作者所能做到的一切。”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从来都不只是一句誓言而已。
“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张定宇脚步匆匆,他是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院长。在抗疫的最前线,他每天几乎只睡两个小时,即便是休息时间,也不停地接电话、翻看病历。作为一个渐冻症患者,他很清楚自己的身体在一点点地消逝,但在和时间赛跑,和命运叫板时,他必须争分夺秒。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歇一歇,他笑着说:“反正我以后只能坐在轮椅上,我现在为什么不多做一点。”
“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说完这句话,84岁的钟南山院士便从广州出发赶往武汉。由于当天航班已买不到机票,他挤在了高铁餐车的一角。到达住处后,他又简单听取了武汉方面的情况,满满当当的一天工作和行程才算结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钟南山院士每天都在奋战,他像是一个倔强的战士,挺身而出,满腔热血为国为民,令人肃然起敬。然而抗击疫情仅仅依靠终南山院士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在湖北省医疗压力最大的时候,全国各省市纷纷在国家号召下有秩序地组建医疗队奔赴湖北,史称“最美逆行”。正当许多人想着如何逃离疫区,他们却坐上了奔赴“战场”的列车。希望,是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而他们就是这个时代的希望。
高铁上,一位实在是买不到口罩的老奶奶,把头埋进了衣服里。乘务员找到并安慰她,“没事,我这里还有一只,拿去用吧。”
2月1日,扬州一名10岁小女孩捧着一只小黄鸭储蓄罐来到派出所,里面装着495元零钱,并附上一张纸条,纸条上面写着“武汉加油”,并将其交给警察叔叔,希望自己能够帮助到武汉。女孩从新闻里了解到武汉的疫情很严重时,将自己攒了两三年的零花钱捐赠出去,希望能帮助武汉。把储蓄罐放在传达室后,她就蹦蹦跳跳地离开了。
外国人说中国人不信神,没信仰。可他们不知道在中华民族危亡之际总有无数将民族大义、将职业放在自己生命之上的人,愿所有人都能平安归来。中国人的信仰是自己,天破了自己用石头补,洪水来了自己治,被太阳暴晒就自己把太阳射下来,在东海淹死就填平东海,中国人从来都是靠自己双手换取未来。
天使的初心
二附院 马鸣
近日,我有幸拜读了宁新路主编的《人生最美是初心》。看到本书序言中的“冬春无异色,朝暮守初心”,我不禁在心中探寻何谓“初心”。静下心来,细细翻捋着心路历程,思绪也如开了闸的江水,不断翻涌起来。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常被称为白衣天使,什么是天使?什么又是天使的初心?我理解的是爱,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你需要时,我们都在;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守护,爱在左,同情在右;是为每一位患者带来希望和温暖,柔软而有温度,这便构成了我心中对天使的想象,也是照耀我人生路的那一缕心头的光——我的初心。
这光,便来自我的母亲,一位平凡而又可敬的内科医生。身穿白衣,在熙攘的人群中间,专注而耐心的诊治病人,便是我对母亲最深刻的印象。这印象从青春贯穿到白发,深深地在我的心中烙下印记……
母亲年轻时,医院工作条件简陋,人员有限,常年24小时值班,不分昼夜。夜深人静,当其他人都进入甜蜜梦乡的时候,“咚咚咚”急切的敲门声划破了黑夜的宁静。每一次,只要有人敲门,母亲都会快速穿上白大褂前去开门,细心、耐心的为形形色色的人诊断、开药、取药、治疗。其中,有打架斗殴流着血的混混,无家可归没有钱的流浪汉,和酗酒赌博态度恶劣的买醉人。年少的我不解的问道:“妈,您白天工作都那么累,晚上少开两次门,多休息一下,也没人知道。”可母亲却说:“生病多难受,让他们早点康复,我也安心。”“可是,还有打架的混混,和酒鬼,我很担心。”母亲笑着说:“他们都是需要救治的病人,咱用心看病,不需要害怕。”“可是,还有流浪的,他们赖着不给钱……”母亲摸着我的头,意味深长的说:“鸣鸣啊,钱可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有爱心,要用心尽量帮助别人,不图回报。”那一刻,我明白了母亲这么多年来和衣而眠的坚守,听到了一位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心声,我看到了人性光辉中最温暖、最美丽、最让人感动的光环。正是这份最初的感动和崇拜,在未来的无限种可能中为我划定了精神坐标。一味药,一根针,在时空中不断交换,组成了治愈身心的良方。
多年日夜颠倒的工作,母亲积劳成疾,接受了甲状腺全切术,由于术后很长一段时间失音,我们便看口型与母亲进行简单交流。本想着她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下了,可求医问药的电话却不绝于耳。为了让母亲安心养病,起初这些电话我都偷偷接听回绝,后来被母亲发现,她强烈要求自己接听,可对方根本听不清她的声音,她便写好治疗方案让我代为答复。看到这无声的治疗方案我泪流满面,我含着泪气愤地问:“妈,您知不知道自己也是病人!”她拿着笔一字一字的重重写道:“做病人,我更能知道病人的痛苦,治病是我的职责,这样我心里踏实。”母亲的口中很少提到“责任”,但我却从她的言传身教中体会到责任重于泰山。
而今,母亲头发也已花白,离开她挚爱的工作岗位多年,却始终记得自己是位医者。我经常听到她的老病号给她打电话咨询病情,一打就是大半天。我不解的问母亲:“妈,您操劳了大半辈子,现在终于可以静下心来享受退休时光了,怎么还免费看起病来,耽误那么长时间啊?”母亲坚定的说:“能用我的专业知识让他们健康,这就是我的愿望啊!”没错,这就是天使的初心。母亲,谢谢您让我理解什么是最初的愿望,怎么用一辈子守好初心!
在新冠病毒出现的这些日子里,正是有这样的一群天使,他们身穿白衣,心中有光,国有战,招必回,义无反顾的冲上了感染重灾区,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和挑战,守护着人们的健康和平安。能让阴霾挥散,迎来春暖花开,山河无恙,人间皆安,这不正是天使的力量吗!
有人说,用自己的左手温暖自己的右手,那么只有自己知道暖不暖;而用自己的双手去温暖别人的双手,却是一种奉献。作为一名中医人,面对患者渴求的目光,我们义无反顾;面对工作的一贯平凡,我们从容不迫;面对肩负的神圣职责,我们兢兢业业;面对时代的召唤,我们一往无前,这就是我们的初心,因为我们的双手撑起的是生命的希望,因为我们的双手托起的是明天的太阳,因为我相信,心之所向,素履可往。医路漫漫,诸君为伴,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以德为根,以技为长,方不负这金色时光!